泥土里长出的“亲人”
2025-07-02 17:05
阅读次数:103次
在云南乌蒙山深处的寿山村上沟、下沟村民小组,乡亲们总爱把赵天金的名字挂在嘴边。这个来自云煤集团的驻村工作队员,用6年零3个月的驻村时光把自己活成了老乡们的“自家人”。从初来乍到的“技术员”到身兼数职的“服务兵”,从期满离村时的泪眼相送到期满返岗后的主动请战,他的故事里藏着基层工作最朴素的密码——脚底有泥,心里有你。
双脚丈量出的鱼水深情
2018年2月,赵天金初到寿山村同心片区,面对的是高山地带薄弱的家底、落后的设施和大量的留守老人孩童。虽然心里没底,但是脚下有力,他跋涉在雾气弥漫的泥巴路上,当第一次走进罗远田的家时,眼前的景象让他喉头一紧:昏暗的土屋里,82岁的老人正围着发黑的火塘做饭。这个习惯了和矿山机器打交道的汉子,突然意识到自己面对的不是冰冷的零件,而是121户村民温热的期盼。
“刚开始走访,老乡们都这样想:‘省里面来的人,走走形式,任期一到就回了。’”赵天金把这句话深深的记在心里,他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每天走进上沟、下沟村,走访了解村民们的生活现状,倾听村民们的诉求。火塘边一起吃饭,院坝里唠家常,晚了就住在群众家里,不到一个月,这个说话带着文山口音的“小赵同志”,便成了帮扶片区老百姓挂在嘴边的“自家人”。冯大爷该换药了,罗老汉该理发了,张婶家孩子上学遇到难题了……这些琐碎的小事,赵天金都一一记在本子上,更刻在了心里。正如他所说:“当你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家事,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,这份真心、这份真情,就会在老百姓心里深深留下印记。”
在驻村队里,赵天金逐渐有了“三重身份”。一个是“政策宣传员”,他总是把党的方针政策搬进“火塘会”“院坝会”,用方言土话讲给老乡听,让帮扶政策像火苗一样暖进人心。一个是“暖心外卖员”,崎岖山路上,总能看到他背着药、扛着米油的身影。村民在微信群里一声“赵同志,感冒药没了”,他便记在心上,次日便及时送达。还有一个是“体贴赵托尼”,一把推子,温暖了无数不方便出行的民心。92岁的张爷爷摸着清爽的头发,笑得合不拢嘴:“邋遢了一年,这一剪,我年轻了好几岁哩!”双目近乎失明的特困户罗远田,更是他定期上门理发的对象,赵天金带去的不只是整洁,更是打开心扉的钥匙,让曾经内向的罗远田脸上有了笑容,愿意与人敞开心门。
有村民打趣他:“哈哈,小赵同志的鞋底比我们的还脏哩!”。“鞋底越脏,离乡亲们的心就越近。”赵天金朴实的笑容里,是对这片土地最深的感情。
摁满红手印的“请愿书”
2021年5月,赵天金首次驻村期满,离别的时刻,成了泪水的海洋。闻讯赶来的村民,红着眼、流着泪,紧紧拉着他的手,像送别远行的亲人。那份浓得化不开的不舍,让铮铮男儿也潸然泪下。寿山村的上沟、下沟村民小组,萦绕着一个共同的念想:“小赵同志还能回来吗?我们写个请愿书给云煤集团吧!”不久,一份承载着156名滚烫期盼、摁满红手印的联名请愿书,送到了云煤集团。
这纸请愿,深深叩击着赵天金的心。2022年7月,当组织吹响巩固脱贫成果、接力乡村振兴的号角,他毫不犹豫再次向云煤集团递交“请战书”,上面只有一行字:寿山村的“家人们”还在等我。“小赵”回来了,带着更深的牵挂,更重的责任,担任云煤集团驻村工作队总联络员的职责回来了。再回寿山村那天,同心片区的老百姓都盼着他到家里坐坐,一起唠嗑唠嗑心里话,“和他在一起真的很温暖,就像家人一样”。这份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,让赵天金明白,驻村不是单向付出,而是心与心交相交。
用心浇灌的希望之花
“要让老乡们的日子有盼头,得先改善人居环境,建设美丽村庄,也为将来帮助村民增收埋下种子。”2022年重返驻村岗位后,赵天金瞄准“美丽宜居”乡村建设,依托上沟、下沟村前期建设的灌溉沟渠和景观路灯,提议将主道两边的闲置土地有效利用起来,打造一条集休闲健身的樱花大道,这一提议得到了片区村民的热情支持。
想法虽好,资金是大难题。赵天金发动村民,倡议募捐,他的公心和过往的真诚付出赢得了最热烈的回响。村民和社会爱心人士你一百、我五十,共筹集了2.32万元。开工那天,移挖、搬运、种植,全体党员群众自愿无偿投工投劳,汗水和笑声交织在初垦的土地上。一条承载着集体智慧、凝聚着共同汗水、寄托着美好憧憬的樱花大道就这样建成了,如今的樱花大道已成为寿山村的网红打卡地。
泥土里的初心答卷
“寿山村是我第二个故乡,村民都是我的家人。”这不是一句口号,赵天金积极协调集团160万元帮扶资金作为杠杆,成功撬动上海及地方政府资金2000万元,打造了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——麻柳湾社区云台山半山公社。当看见帮扶片区夜间道路照明不足,他带着队员们协调安装362盏太阳能路灯,照亮了村庄、照亮了路;新建改造的水池、化粪池、垃圾房、文化广场……一点一滴的改变,都在提升着乡亲们的获得感与幸福感。如今的寿山村上沟、下沟村民小组,硬化路通达家家户户,樱花大道旁的农家屋飘出饭菜香。而赵天金的笔记本里,又记下了新的心愿:帮罗叔家的蜂蜜找销路、冬天前把危旧房屋再排查一遍......这些朴素的愿望,像他亲手种下的樱花树一样,在乌蒙山的土地里扎下根,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绽放。
从2018年初踏寿山,到2021年泪别乡亲,再到2022年应召重返,赵天金两进寿山,早已超越了工作任务,升华为一种血脉相连的亲情。他的付出赢得了村民的心,也获得了认可,荣获云南省和大关县“脱贫攻坚先进个人”称号、“敬业奉献好人”荣誉等,事迹登上“学习强国”,载入《昭通脱贫纪事》。
一段驻村路,一世驻村情。这情,是火塘边宣讲政策时的温暖,是山路上送药时的急切,是推子下传递的关怀,更是离别时村民塞进手中的温热鸡蛋和摁满红手印的深情呼唤。这情,就像他亲手栽下的樱花树,深深扎根寿山村,静待繁花满枝,映照出一个普通驻村工作队员用脚步丈量、用初心浇灌的乡村蝶变之路。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,这样的故事正在无数山村上演,他们是新时代最生动的注脚,也是民族复兴最坚实的根基!
报送单位:集团党委工作与人力资源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