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近100元一小时_附近200米约爱电话_附近学生100元4小时电话号码

全国通报表扬!“五进”普法润心间 法治信仰铸担当

2025-05-26 16:14
阅读次数:181次

何俊锋始终坚信法律是治国、治企之利器,在工作中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,推动法治教育进企业、进车间、进连队、进班组、进职工,用脚步丈量法治的温度,开展常态化、精准化普法工作,用担当书写国企改革的篇章。

0781be87f21fad3ff896ea302adca07.jpg

普法创新的“传播人”

“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,而是护航发展的灯塔。”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。面对传统普法形式单一、职工参与度低的难题,他带领团队打破常规,将普法阵地前移到生产一线。

IMG_0225.JPG

“12.4”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期间,他创新“1+6”普法模式,在集团总部举行1次宪法宣誓仪式,深入昆明、花山、恩洪、富源,开远、寻甸6个片区开展送法进基层宣讲活动,2000余名职工群众参与学习;在云南省第四届法治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大赛中,他牵头布置的参赛作品荣获“全省优秀组织奖”,是唯一获奖的省属企业,用生动的音视频讲解了公司法与企业管理合法性的重要性;在“普法强基补短板”专项行动中,他对口联系曲靖、普洱等2个州市,协调组建2个普法工作组,按季下沉到基层社区开展普法教育工作,得到省委政法委、省专项普法工作队充分肯定。“以前觉得法律遥不可及,现在连井下作业规范都能用法律条文解释清楚!”一位基层职工感慨道。当看到职工群众能合法合规运用法律知识时,他更加坚信:“普法不仅要‘走进去’,更要‘融进去’。”

改革攻坚的“破冰人”

在国企改革征程上,他推动完成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制、职工家属区“三供一业”改造移交、“僵尸企业”处置等疑难复杂问题,改革成效被省国资委综合评定为A。面对历史遗留混改企业,他创新提出“法治先行、分类施策”的工作思路。在同步推进的几个破产清算和司法重整案件中,作为债委会主席,始终站在维护职工权益和债权人利益的角度,多次和法院、管理人沟通,确保破产财产规范处置和债权人公平受偿,既保障国有资产安全,又兼顾职工安置诉求;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,多方争取政府奖励资金,助力企业经济发展。有同事问他为何如此执着,他回答:“改革不是算数字账,而是算民心账、长远账。”

针对合规管理短板,他牵头推动集团合规管理体系建设,深入基层调研,时常宣贯合规理念,将“强内控、防风险、促合规”目标,压实在日常工作中,提升集团运行管控效能。“合规不是绊脚石,而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压舱石。”这句话已成为他的工作准则。

初心如磐的“守夜人”

夜晚的办公室灯光常亮,那是他在研读最新法律、法规,攻克改革路上的“拦路虎”;庭审现场他据理力争,为维护企业权益寸步不让;改革推进会上他直言不讳,坚决抵制“带病闯关”的冒进行为。有人劝他:“差不多就行了”,他却说:“法治建设没有‘差不多’,只有‘差一点都不行’。”

在推动总法律顾问制度落地时,他经常深入基层单位开展实地调研,现场帮助解决企业实际困难,协助省国资委策划制作法治专题片《落实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 保障企业依法合规发展》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;在追偿西双版纳大为商贸历史欠款中,敢于较真碰硬,诉讼阶段采取诉前财产保全占据主动,执行阶段又“不一棍子打死”,在对方提供有效担保前提下,给对方留有喘息机会,通过执行和解,如数追回集团账款,当同事们表示庆贺时,他说道:“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,是团队的功劳和法治力量的胜利。”

法治星火映初心

从车间班组的法治课堂到改革深水区的破冰前行,他用“五进”普法架起了一座连接法理与人心的桥梁。当法治信仰在集团职工群众心中生根发芽,当“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”成为企业新风尚,他依然步履不停。在他办公桌的记事本扉页上,写着这样一句话:“做法治的追光者,让每一束微光都照亮公平正义的前路。”这或许正是对这位企业普法工作者的最好注解。

 

报送单位:集团党委工作与人力资源部

 

版权所有: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。未经授权,严禁转载。